4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202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了202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并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主持。
申長雨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知識產權相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夯實知識產權法治根基,有效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有力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2022年,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4件;遴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簽訂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24.1萬項,成交額1.8萬億元;新增開放11種知識產權數據,基本實現“應開放盡開放”;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批準《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并正式在我國生效實施。
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對知識產權工作做出新的部署,在新起點、新征程上,將如何開創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新局面?申長雨在回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新部署,著力做好更好助力科技創新、加快專利轉化運用、更好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四方面工作,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雙重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就如何“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申長雨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知識產權法治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統籌推進各類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則的制修訂工作,加快推動完成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加快新一輪商標法的修改論證,修改完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加快地理標志專門立法,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規則研究。同時,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制定,更好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申長雨、胡文輝、王志成還分別就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50周年成果、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民間文藝保護傳承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記者 吳珂/文 曾嘉/攝)